14日,贺江兵悠闲地坐在新办公室一张朱红的转椅上来了张自拍,以此纪念他阔别11年后重回金融行业。 6月12日,资深媒体人贺江兵对外宣布,正式离开工作9年的《华夏时报》,加入优选金融集团,出任优选金融副总裁、优选文化传媒总裁,致力于财经新媒体创业,整合包括《虎成论金》新媒体,创办新的视频自媒体。 据了解,贺江兵在商业银行、基层人民银行、银监部门工作12年,2005年进入《财经时报》,2007年6月加盟《华夏时报》,曾任首席记者、金融部主任、编委、总编辑助理。2015年,出版《金融的真相》一书。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,贺江兵是一个口无遮拦,毫无顾忌的“任性家伙”,甚至有些狂放。他曾在大众及舆论为央企降薪一致欢呼的时候,言辞激烈、旗帜鲜明地撰文《反对金融业降薪,银行高管应该涨薪十倍》,惹得大众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淹死他。 他却“乐在其中”,“我不管,驳一次,我批一篇,批到最后财经媒体纷纷都跟我的风。2013年炒作货币超发,我连发五六篇批驳,没声音了,据一位券商博士反馈说,经济学家都去买货币银行学看去了。” 贺江兵对央行逻辑的揣测能力受到业界不少人的肯定。2007年至2012年间,他曾准确预测货币政策调整,期间对国家金融、财经等政策提出多项建议和意见,并获得高层认可。 据说,以前,因为央行一般周末进行货币政策调整,不少金融记者想早点回家又想知道是否会调息调准,就经常在周五的下午打电话给贺江兵咨询此事。贺江兵表示,他深受“骚扰”六七年,当然很多时候也乐于分享,究竟扮演这种专家的角色也蛮爽的,但有时候他也毫不客气地骂一句,“我又不是央行的!” 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王健曾评价贺江兵:“作为长期关注经济金融问题的财经媒体人,江兵对很多实际经济问题都非常了解。更可贵的是,他并非那种人云亦云或者为吸引眼球而迎合大众口味的媒体人。相反,对于很多为提高自己知名度而故意误导大众的人,江兵还尽其所能,进行了及时的澄清和反击,尽管言语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显得过于激烈。” 这一次,贺江兵虽说是回归金融行业,但从事的还是媒体类工作,不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人了。贺江兵表示,公司新媒体以金融科普,投资者教育等为主。 蓝媒汇了解到,他的主阵地——优选文化传媒公司,是刚成立的公司。但在他看来,依托优选金融的资源,压力并不大。 贺江兵透露,公司进入正轨后,他要“挖”几个自己带过的记者一起共事,以保障新媒体内容的水平。 
“传统媒体的经验已经开始发挥作用” 蓝媒汇:为什么突然选择离开《华夏时报》出任优选金融集团副总裁呢? 贺江兵:我在《华夏时报》工作够长的了,自该报改版后就已经加入,铁打的报社流水的记者,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。我的专业是在金融上而不是新闻专业,以前在传统金融行业和监管部门都干过,这次算回归金融行业吧。 至于选择优选金融,是因为优选金融公司在财富管理领域耕耘已有9年,有很好的发展基础,出任优选金融集团副总裁也是因为市场化的体制更有利于追寻梦想,实现抱负吧。此外,我和优选金融创始人张虎成先生在金融理念、对投资的理解,还有个人价值观上都有高度的默契,沟通成本低,并且我对未来财富管理市场前景十分看好,对优选金融团队能力和公司企业文化也非常认同,这是我选择优选金融最重要的原因。 蓝媒汇:几年传统媒体经验对回归金融行业,做新媒体工作有何帮助? 贺江兵:媒体工作经验对我来说,确实获益良多。现在很多朋友,包括金融圈、媒体圈、公关圈、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都是媒体工作时认识的。同时,也增长了见识,以前在金融系统工作属于基层,所见受到很大的限制,当记者十一年可以学习各家金融机构成功经验,直接对话金融大佬,聆听他们的教诲。这些经验和积累对新公司会有非常大的帮助,而且已经开始发挥作用。 蓝媒汇:新公司也是做内容创业吗?介绍一下工作内容和新媒体运营模式? 贺江兵:我是优选金融副总裁,也是优选文化传媒公司总裁,属于比较特殊的创业,优选文化传媒是优选金融旗下一个新的创业项目,借助于优选金融已有的资源体系,相对于白手起家从头开始的创业者。现在是起步阶段,我压力较小。一个版块是发展财经自媒体,整体包括现有的自媒体视频《虎成论金》;另一个版块是发展财经新闻的微视频,未来也会进行文化传媒影视等方面的投资。新媒体运作模式跟大家差别不大。 蓝媒汇:现在项目正式运营得怎样了? 贺江兵:我刚过来,办公桌刚安置好。团队方面,要从集团剥离几个部门进来,具体多少人我还不太清楚,不过新媒体方面工作已经在开展了。 有本事的财经记者,何惧新媒体冲击! 蓝媒汇:你的文章笔调辛辣、鞭辟入里,做财经新媒体后,还将延续这种风格吗? 贺江兵:这种风格会保留在未来的新媒体创业项目之中。公司的新媒体以金融科普,投资者教育等为主,如果是观点评论,可能会保留犀利独到的特点。 蓝媒汇:你怎么看待如今传统媒体人纷纷离职加入新媒体的现象? 贺江兵:这几年,财经媒体朋友离职做新媒体的多一些,因为,财经媒体比较市场化,金融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市场化程度高一些,二者互联跳槽障碍不大,也更得心应手。至于跳到新媒体,我没怎么关注。 蓝媒汇:你对优选金融财经自媒体,下一步工作有什么计划和目标? 贺江兵:优选文化传媒公司我十分看好,首先,我们有资金和人才储备与支撑,可以找到最合适最尖端的人才;其次,我们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沟通渠道比较畅通;其三,我们更了解金融市场,知道受众群体需要什么。第四,我们做财经自媒体是专业人士做行业的事,这个是难得的优势,计划和目标正在制定之中。 蓝媒汇:你从2007到2012年期间每次货币政策调整你都能提前几天预测到,这是什么原因?你对财经记者有什么建议? 贺江兵:首先,我学的金融是弗里德曼理论,在基层商业银行和央行干过,央行大多是货币主义者,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女士更是直言不讳的承认过,我们学的理论都是一样的,这点我占有一定的优势;其次,那时候央行的思路在货币政策上都有暗示,我可能是收集央行货币政策最全的记者,对央行决策预判和决策依据非常清楚,我在《华夏时报》发表的文章中有提到过。 我希望财经记者学习好货币银行学,学习好基础的金融经济理论,都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,财经记者不是吃青春饭的,有真本事了,哪里怕失业?哪里怕新媒体冲击? |